随着第一批感染的人阳康,旅游景点迎来了报复性消费,其中不少人纷纷涌向三亚。
阳光、沙滩、海浪、气候宜人……每一点都让游客心驰神往。
大量游客的到来,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业,有位民宿老板表示,之前亏空的三年,这一个月的利润就补回来。
这不是玩笑,价格离谱到上热搜:每晚8万-12万的,平台上显示售罄,春节期间,20万/晚也被一抢而空,一房难求。
更有甚者,有人在18万/晚的酒店里,连续住了一个多月。
有钱人的奢华生活我们无法想象,但如果大家都是开开心心的旅游,我们倒也乐享其成感受这世界的参差。
可遗憾的是,在三亚酒店价格冲上热搜的同时,一条不幸的新闻随之而来。
来自甘肃兰州的一家四口(男主人带着妈妈、儿子和小舅子),也是这波到三亚的游客之一。
1月8日,他们来到三亚市海棠区后海村的皇后湾海域,当时有不少人在海里游泳,享受这悠闲惬意的时刻。
他们也陆续从海滩进入海中,不断向前游着,丝毫没有察觉海浪逐渐变大。
意外猝不及防的来临,一家四口随后消失在茫茫的大海里。
事发后,当地公安、消防等多部门救援人员一直在海上搜救,其中,3人当天搜救上岸已经遇难,16岁的儿子于1月10日晚找到也无生命体征。
女主人别女士因为留在甘肃照看生意幸免于难,目前已赶到三亚现场处理,哭得肝肠寸断。
新年的前夕,发生这样的悲剧,让人太难受,4条鲜活的生命,是几个家庭的破碎。
逝者已逝,我们要对逝者敬畏,可并不代表不需要反思,这场悲剧给了我们这4个警示。
这个新闻的评论区,我看到很多不和谐的声音:
乐极生悲,好好的不在家里,出去玩有风险,出了事自己承担,有什么抱怨的。
都是有钱闹的,一个晚上十几万的酒店都不是普通人。
估计是既有钱,又横竖不吝惯了。
凡是旅游出事的都不值得同情。
但是4个因意外去世的生命,他们也是某家的孩子、母亲、丈夫、兄弟姐妹,是被珍若拱璧的人,他们还有很多来不及完成梦想,还有一段很长的路未走完。
生命就这样戛然而止,我们应该对此怀有悲悯之心。
假如这几个人是你的亲人、朋友或者邻居、同事,你会做些什么。
你会为他们的遭遇感到悲痛惋惜,会尽自己所能去安慰他们的家人。
而不是阴阳怪气说风凉话,极尽嘲讽落井下石。
这是一种善良,也是有良知的人的基本素养。
别女士接受采访时反复强调,当时还有其他人在海里游泳,她的家人就是因为看到有人在游泳才跟着下去。
据当地的一名网友跟记者反映,4名游客出事的海域浪特别大,不允许下海,岸边立着禁止下海的牌子。
而且,这一片海域还有暗流,人也比较少,万一发生危险救援非常困难。
然而,他们却对此不以为意,毕竟那么多人下海游泳都没事,自己怎么可能是那个小概率事件呢?
网友也说,为什么那么多人在游泳,只有他们一家出事了?
网上的每个悲惨新闻,都与我们息息相关,千万要提高警惕,不要让小概率事件发生在自己身上。
这场灾难,虽是天灾,更是人祸。
他们的遭遇让人悲悯,但他们无视规则的大意,也让人扼腕。
作家莱蒙特说:世界上的一切,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规矩秩序,各就各位。
一家四口,3个成年人及1个高中生,哪怕有一个人看到提示牌后,对家人做出提醒,或带着家人果断离开,就不会造成这场悲剧。
他们最致命的问题,在于不尊重规矩,老母亲对儿子,儿子对自己儿子一样言传身教。
对规则的漠视,让他们盲目自信,忽略了身边的危险,因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。
我的老家也在海边,很多渔民以捕鱼为生。
大海给了我们很多馈赠,也带来意想不到的风险。
风平浪静的海面,底下是你看不到的暗流和漩涡。
几乎每年都有人溺亡,不仅是游客,还有本地人,有的是下海游泳,还有些渔民是因为出海捕鱼。
一旦在海里遇险,一般人无法处理,生还的几率很渺茫,即使通熟水性的人。
一个大浪过来,随时不知道把人卷到何处,等浮起水面时早已面目全非。
我爸爸在殡仪馆上班,年轻的时候,时不时半夜三更接到要到海边收尸的电话。
一有电话,他们马上就得出发,稍等一会儿,尸体又不知道会被海浪卷到哪里。
有一回他们收到一具尸体,是从其他地方飘过来的,不知道在海上飘了几天。
他们收尸的时候,轻轻一碰,手臂与身体就分离了。
所以,别用自己的生命去赌,别用肉体凡胎去和自然对抗,只能证明自己的无知。
那些已逝的生命,用无法起死回生的悲剧,告诉我们:
避免掉进深渊的办法,就是远离一切可能的危险。
生命只有一次,你应该用它来做更加值得的事。
素材来源:光明网《一家四口在三亚溺水,3人遇难1人失踪!家属发声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