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一期的技术讲解内容中,我们讲了麦弗逊独立悬架的结构和优缺点等方面的知识,还记得当初家铭说的本期预告是什么吗?没错!就是双叉臂独立悬架。
之前提到,麦弗逊式前悬挂充当主销的减震支柱其承受横向冲击力的能力较弱,横向刚性较差。对车辆俯仰(也就是我们常说的:点头现象),以及扭矩转向抑制不足,路面噪音隔离不佳,对车身冲击较大。
那么双叉臂式独立悬架在这个方面的表现有没有什么改善呢?
我们先从它的结构谈起。
(上图为双叉臂独立悬架)
依旧是有图有真相,这个三维图纸就是模拟了双叉臂独立悬架的其中一种结构,供大家参考;
我们与下图的麦弗逊简单一对比,是不是好多人会说,双叉臂独立悬架似乎比麦弗逊式独立悬架看起来更结实了?
(上图为麦弗逊独立悬架)
究其原因,是因为双叉臂独立悬架的上部分多了一个上叉臂,结构比麦弗逊式独立悬架要更为复杂。
(上图为实际效果渲染图)
针对双叉臂独悬的细节结构,我们放大来看:
双叉臂独立悬架主要由上叉臂、下叉臂、弹簧、减振器、摆动轴承等零部件组成,具体形式如下图:
双叉臂独立悬架也被叫作双A臂、双叉骨,这种取名方法是因为它有两个标志性的A字型控制臂,所以才叫做双叉臂。
如上图所示,两组A字型红线表明了两个控制臂的形状。
很多人面对双叉臂的名称,都会理所当然的认为这个悬架只有两根A字臂就ok,但再想想,是不是是少了什么?
几个点确定一个平面?
答案一定是——3 。
双叉臂独立悬架中,还需要第三个点才能约束车轮的运动自由度。
所以双叉臂结构并不只有两个叉臂,实际上是由三个杆件构成的。
在前轮上,这个任务由转向拉杆固定;在后轮上,则需要额外的一根连杆,如下图所示:
其实由上面的结构图分析,我们也不难理解,双叉臂独立悬架相比于麦弗逊独立悬架有优势,也有一定的劣势:
高横向刚度;
对俯仰抑制更好;
设计自由度高;
占用空间大;
成本高;
有好多人认为,便宜的车才用麦弗逊,好车都用双叉臂,其实不然,还是那句话,不管是采用什么形式、什么结构的悬架,最重要的还是
都说双叉臂独悬的操控性更好,但是如果是舒适取向的调校,照样不能拿去山路劈弯,就比如我们的国产车